長年胃痛竟是幽門螺旋桿菌作祟!新竹臺大分院四合一療法助病人痊癒,重拾健康生活
黃森岸 2025.07.14
「沒想到困擾我三年的胃痛,竟然是細菌感染造成的!」40歲張先生是一位忙碌的公務員,平時工作繁忙、作息不固定,長期受到間歇性上腹悶痛困擾。這次症狀再度復發,他服用成藥後仍未緩解,便前往新竹臺大分院就醫,由胃腸肝膽科黃詮博醫師安排胃鏡與切片檢查,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,併有慢性胃炎與十二指腸潰瘍。經鉍劑四合一療法治療後順利痊癒,不僅菌體成功根除,潰瘍與疼痛也大幅改善,讓他擺脫多年的不適,回到健康穩定的生活節奏。
新竹臺大分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黃詮博醫師說明,幽門螺旋桿菌(Helicobacter pylori)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螺旋狀細菌,透過螺旋結構與鞭毛,可深入胃黏液層並黏附於胃黏膜,藉由分泌尿素酶將胃內尿素分解為氨與二氧化碳,進而中和胃酸、保護自身,使其能長期寄生於胃部,導致慢性發炎,甚至誘發潰瘍與癌前病變。
根據研究統計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中,超過五成會出現慢性胃炎,同時是九成以上十二指腸潰瘍與高達八成胃潰瘍的主因。更值得警覺的是,感染者罹患胃癌的風險為一般人的六至十倍,並可能導致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(MALT lymphoma),不可輕忽。
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症狀多樣,常見包括:腹部灼熱感、空腹時胃痛、脹氣、噯氣、噁心、食慾不振等;如果造成慢性胃炎,更會造成長期的間歇性胃痛。張先生過去因生活忙碌忽略就醫,也未曾接受過胃鏡或菌檢查,導致病情拖延多年。
|